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莎翁野台祭《仲夏夜之夢》 2016/10 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桃園晴耕與讀小書院

2016-10-29 04:05:01 | 人氣(653) | 回應(1) |

喜感十足,闔家歡樂——評慢島劇團《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野台祭 
時間:20161023日,週日19:30


地點:晴耕雨讀小書院(桃園市平鎮區福龍路一段56012號)

其實有兩個演出場地(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南海園區、桃園平鎮的晴耕雨讀小書院戶外草坪),因為侯季然拍攝《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過晴耕雨讀小書院,而且網友讚譽為「北台灣最美的獨立書店」,演出既然能夠在這裡發生,我就更想去一探究竟;這似乎已經成了我這一、兩年的看戲樂趣,喜歡去沒去過的地方看戲,拓展自己的看戲地圖。

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似乎不太契合「仲夏夜」,不過坐在晴耕雨讀小書院戶外的草坪(先用藍白帆布舖底,再在上頭舖上幾條寬大的紅布,我選擇坐在這樣的觀眾席的最中心位置,因為開演前,透過團長王珂瑤的介紹,和導演John Maloney聊了一下,他解釋待會表演區是環繞著觀眾席的),不熱、不雨(前一天晚上,才冒著大雨,在兩廳院藝文廣場欣賞《酒神的女信徒》,雖然演出時大雨已經幸運地停了,但眾人罩著希臘導演Theodoros Terzopoulos所硬性規定的透明簡便雨衣,卻活似在洗集體三溫暖般濕黏難受,即使表演很精彩),偶爾涼風襲來,非常地舒服。我記得上一次在戶外觀賞《仲夏夜之夢》,那已經是幾年前(2007,一晃眼,又即將十年前,時間真是驚人地飛逝),由金枝演社在淡水小白宮演出的版本了(施冬麟導演《仲夏夜夢》,原本預計當年六月中旬演出,但因豪雨不斷,只好延至九月中旬,天候真的是戶外演出最大的挑戰者)。

從正式開演前演員與技術人員之間的對話與調侃,就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輕鬆融洽、默契十足的劇組,也因為這一切的笑鬧都攤在陸陸續續入座的觀眾面前,甚至還促銷冰涼啤酒、提供手機行動充電、某位演員後續另案演出訊息的工商宣傳、不斷地提醒觀眾要去上廁所(因為戲長兩小時,沒有中場休息)等,營造莎士比亞時期環球劇院大眾劇場的熱絡氣氛(最近看到比較類似的例子,應該是果陀劇場在信義商圈百貨打造的「爆米花劇場」。),我看只差沒給每位觀眾送上熱毛巾,或遞上一杯清茶(不過,戲結束時,倒是全員歡樂地將許多糖果灑向觀眾);當然這也就很快地拉近了觀眾和演出的距離。

甚至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到,觀眾除了認識演員的親朋好友之外,也有高比例的家庭觀眾,扶老攜幼,闔家蒞臨,因為小書院的所在地,若非專程開車前往,的確不容易抵達。因此,觀眾多半是一小群一小群的,個別觀眾較少。

這齣戲的幾個看點,像是雙生雙旦的感情糾葛(有趣的是,他們都還穿上繡有「雅典高中」及「雅典女中」校名字樣和角色姓名的學生制服,代表他們都還年輕)、帕克的錯點花露靈液、七拚八湊傻呼呼的工匠們排戲演戲婚禮助興、驢頭巴頓和仙后被亂湊成對等等橋段,一個不缺,而且多半融入了許多台灣的文化語境、部份的流行語彙及熱門話題、台式的喜劇節奏與話哏,甚至還讓演員以一趕二或一趕三的串演,不論是造型或是表演,每位演員也都渾身喜感,令整齣戲看起來劇場感十足,也充滿了表演的趣味,有時候甚至連笑場或說錯台詞(或不小心叫錯人名),都可以被合理化。這些對於當天的觀眾而言,都是成功得分的表現手法。
文章定位:

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68671855







2016/10/19
Qbo On Air
       慢島揪團做夢和莎士比亞一起去撒野(線上收聽
訪問主持/周明慧         文/洪瑞薇          演出照/慢島劇團提供,攝影王傢軍
圖:Bravo電台主持人周明慧(左起)、慢島劇團《仲夏夜之夢》演員羅香菱、呂寰宇(小馬)。
問起「慢島」這個團名是怎麼來的,首先得到一個搞笑的說法:「希望可以『慢』點『倒』呀!」與慢島合作過許多次的演員羅香菱說。

接著才是正經一點的答案,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是希望以慢工而細膩的創作,關注我們所身在的這個島嶼,「特別著重人、情感,或是在『這裡』發生的事情。」
2008年,王珂瑤在家鄉桃園創立了慢島,願望是做爸爸媽媽能夠看得懂的戲。出生於緬甸,兩歲的時候隨家族遷居來台,特別的成長背景成了她重要的創作線索,因而慢島所說的故事,如台灣首齣勞工音樂劇《鐵工廠》、在卡拉OK店轟動上演的音樂喜劇《月孃》,以及發展中的《南薑 香茅 罌粟花》等,都帶有一種兼容異域與本土的混搭魅力。

如此看來,最近的這檔《仲夏夜之夢》有點蹊蹺,怎麼突然演起莎士比亞呢?絕對不光是趕趕莎翁逝世400週年的熱潮而已。香菱透漏:「珂瑤已經想做《仲夏夜之夢》很久了。」非常可能是因為,當初就是這齣戲開啟了珂瑤的劇場夢。大二的那一年,她在劇場實務課上做了這齣戲,從此「希望可以一直在劇場生活。」

慢島劇團出手,當然不可能呆呆的做。他們把這個發生在夏夜森林裡的故事帶到了真正的戶外,甚至一次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場地。桃園場的演出安排在被稻田環繞的「晴耕雨讀小書院」,台北場則選在新興的古蹟再利用熱門景點「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上演。

近年以《新社員》中的教官一角受到關注的呂寰宇(小馬),如此分析他這回的環境劇場初體驗:「對於表演者來說,我們的排練需要更精準、熟練度要更高,但同時還要保留某種程度的開放性,去面對演出當下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

挑戰的還有他在劇中所擔當的角色。「沒錯,我演Queen。」繼2013年的《搖滾芭比》中文版之後,小馬再度以扮裝皇后之姿登台:「其實在莎士比亞時期,演員基本上都是男性。而我們這次更有趣的事情是,我和珂瑤在人間是一對,我是公爵,她是公爵夫人,但在仙界的時候,她成了仙王,我則是仙后,我們會有一個性別的錯置和轉換,其中包含著某種權力消長的關係。」
香菱所飾演的角色也不得閒。「我演的是精靈帕克,他是仙王的隨從。」香菱有副好歌喉,除了是演員,也是個專業歌手,有時也會接婚禮尾牙之類的商演,負責炒熱氣氛,以及掌控與觀眾的互動。「在這次的環境劇場裡,我的角色也會有這樣的功用。必須在某些時候引導觀眾、跟觀眾說話,然後再回到故事現場,看著戀人們的發展或是仙王仙后吵架。」屆時她將用歌,甚至還有Rap,帶著觀眾一起介入這場天上人間的愛情大亂鬥。
這樣特別的演出適合充滿玩心及稍稍勤勞的觀眾。桃園場可以攜帶野餐墊入席,在草地上隨機變換角度「環顧」發生在四周的演出;台北場的觀眾,則要跟著演員們遊逛在老樹、拱門、廊道之間,穿梭古蹟四處「走著瞧」。

慢島版《仲夏夜之夢》,戶外草皮是戀人們的森林,古蹟就是他們的愛情堡壘。(王傢軍攝影)
慢島劇團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野台祭  2016/10/21(五)-10/23(日)桃園 晴耕雨讀小書院  2016/10/27(四)-10/30(日)台北 國立臺灣博物館 南門園區     http://www.qaf.org.t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5

2016/10/3
青年日報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16/10/03 
仲夏夜之夢 夜訪愛情黑森林

環境劇場版的《仲夏夜之夢》在戶外空間演出,8個演員在100分鐘內串演19個角色,演出移動的場域非常廣大,帶觀眾夜訪想像中的愛情黑森林。(慢島劇團提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配合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慢島劇團本月採「環境劇場」形式,在戶外空間演出,搬演莎翁雋永喜劇《仲夏夜之夢》,帶觀眾夜訪想像中的愛情黑森林。8個演員在100分鐘內串演19個角色,最短換裝時間裡,只有6句台詞,約20秒時間。演員必須記住該換上的戲服,演出移動的場域也非常廣大。
 環境劇場版的《仲夏夜之夢》邀請美國導演John Maloney執導,他對莎士比亞有非常的研究,也曾在百老匯工作,參與作品曾入圍美國東尼獎。102123日晚上730分在桃園晴耕雨讀小書院,2730日則移師臺北市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環境劇場」就是以環境為主體的演出形式,在不改變環境空間原本的特質下而進行演出。《仲夏夜之夢》選擇桃園和臺北兩個戶外空間,由於環境劇場的特質,桃園的觀眾坐定後,就任由演員在其身邊環繞穿梭演出,而臺北的觀眾則需要隨著演員的演出,穿梭整個園區,簡言之,桃園場演員繞著觀眾跑,臺北場讓觀眾追著演員跑,欣賞樂趣不同,也有耳目一新的體驗。
http://news.m.pchome.com.tw/living/gpwb/20161003/index-47543180774918201009.html

劇照攝影:王傢軍 編導:JOHN MALONEY    DM設計:藍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