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𓏧𓏧𓏧𓏧 劇場生存者手冊:王肇陽 𓏧𓏧𓏧𓏧⛟
┖━━━━━━━━━━━━━━━━━━┚
採訪:陳雅柔 編排:羅靖茹 ~慢島劇團~

#劇場生存者手冊 系列文章,邀請劇場編劇、製作、導演綜合身分的 #陳雅柔,對劇場人進行專題訪問,深入討論劇場工作者在經濟壓力下 #如何平衡現實與夢想。藉由分享生存之道和面對困境的經驗,提供年輕劇場工作者實用建議。
(( 系列專題文會在慢島劇團臉書以及部落格發布;也可以在牯嶺街小劇場社群媒體、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嚷嚷社等平台看到喔!))
⌑ ⌑ ⌑ —— ⌑ ⌑ ⌑ —— ⌑ ⌑ ⌑ —— ⌑ ⌑ ⌑
第一位邀請到的夥伴,是劇場工作者 #王肇陽。讓我們一起認識肇陽與他的世界。
┎━━━━┒
⛟ 王肇陽 ⛟
┖━━━━┚
彰化人,自由接案演員,畢業於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喜歡煮食喜歡閱讀,喜歡前進的感覺。不做表演可能去鄉下賣吃的。
近期演出角色:泳客、父親、台籍日本兵、大學生、印尼勞工、幽魂、房東太太⋯⋯。
歡迎詳閱個人網站:https://chaoyang1030.wordpress.com/
▍二十多歲到現在的生涯狀況
我2010年1月從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因為當時並沒有任何徵兆認為自己可以以劇場工作作為職業在台北維生,就回到彰化生活等兵單。後來在當兵期間收到學長葉志偉邀請,演出2011年再現劇團的《 #迷彩馬戲團》,決定在退伍後存錢搬到台北三個月排練和演出。其實當時也還沒有覺得自己可以獨自在台北生存下來,直到2012年收到導演 #高俊耀《 #懶惰》的邀演,我才下定決心搬到大台北生活、接案;並且因為一開始就知道不可能只靠接表演案子生存,也馬上找打工兼職。當時找到的打工是在好初早餐當店員,沒想到後來待了九年多的時間。
過程中一直都是一邊打工一邊接演出工作,有邀演、也有主動參與徵選而來的演出機會。比較特別的是2014年到2016年左右參與「 #非常林奕華」的《梁祝的繼承者們》、《紅樓夢》劇組巡演,算是對我來說目前最大規模的演出。2017年有一度因為對德國劇場的嚮往跟追求,為了多看、多學就獨自到歐洲旅行了三個月,但回台灣之後就回到打工接戲的生活。直到2021年從好初早餐離職,目前主要都是以接案的表演工作為主。
因為住宿預算不高,我選擇的租屋地點一直都在新北市,從中和到住了十多年的板橋,一直到今年七月搬到新店。
回溯我自己目前的生涯,因為一直以表演接案工作為主,在好初早餐的兼職工作是我收入最穩定的一段時間,雖然最多最多也才領過一個月17,000元左右。離開好初至今算是比較不穩定、收支打平但無存款的狀態。2022年我35歲左右開始有學習投資,包括ETF、股票等,但需要的時候就會贖出支應,算是小額小賺的狀態。
▍一個月的開銷包括哪些?如何生存呢?
因為我很喜歡煮菜,大部分餐費都是自炊的食材費。其他基本開銷包括房租、交通、勞健保、看演出、日用品、寵物相關支出等等,目前大約2萬初吧。開銷這件事情我其實滿小心的,要精打細算、有計畫的執行,比如說這個月花太多錢看戲或有什麼項目超支,就得在其他項目扣回來,不要讓那個落差變太大。
但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我覺得自己算滿 #有意識的在照顧生活品質,包括三餐、規律作息、運動等等,讓自己過得健康。
我的租屋補助最近下來了,讓我好快樂。
▍是否有其他副業或經濟來源呢?
我目前幾乎純粹以表演接案維生。先前的打工除了好初早餐之外,也做過滿多短期的兼差,比如說PAR表演藝術雜誌現場販售計時人員、售票系統行政類兼差、飯店晚宴的外場人員、逐字稿聽打,甚至動物園現場活動人員等等。
其實前面的日子還是會收下家裡偶爾兩三千元的資助,但那比較像紅包、不是定時定額的。包括家裡有幫忙出大學學費,讓我畢業後不用繳學貸,目前也不用拿錢給家用,真心感謝爸媽的支持,讓我一路到現在這麼任性。
▍以接案工作者的狀態,一年大概接幾個案子可以平衡收支呢?
如果一年接到3 - 4個新製作,在之前有打工加接案的時候,比較有可能存到錢出國旅行之類的;現在這個階段就是縮衣節食可以打平的狀態,沒辦法有存款。至今我每年度的收入金額,都沒有達到過要繳個人所得稅的標準,其實真的算是滿有控制的在規劃生活收支。
我自己估算如果想平穩的生活, #最好是一個月有一個製作才會每個月都有收入,所以大概一年要有十個案子有可能達成。但是每個演員特性跟市場面向不同,也需要評估自己適不適合或有沒有意願;也有其他演員可以依靠接很多場次的演出生活,但那樣的演出未必是適合我的,所以也就未曾那樣接案過。
大家也都知道目前臺灣鮮少有劇團能提供表演者固定月薪,我目前常合作的對象大概有2 - 3個,但也不是每個製作都有適合的位子可以參與,因此要談穩定實在沒那麼容易。
▍是否有過轉行的念頭?那是在什麼樣的狀況?
時不時會這樣想。
第一次最嚴重這樣想,是在二十多歲末期、快三十歲的時候。因為當時一邊接案,一年大概三到四個新製作,但完全養不活自己,讓我無法離開兼職的工作,這樣的生活讓人非常煩惱及自我懷疑。那時候想過要轉職,去當麵包師傅或按摩師,但都沒有真的嘗試。
另一次是在34、35歲的時候,那時剛離開好初早餐的兼職,一方面是這個穩定收入的消失所造成的焦慮感;再加上剛好遇到Covid-19疫情讓接案狀態更加艱難。我記得當時也有想過回彰化生活,可能賣個吃的。最近一兩年則是因為自己有興趣,想接觸長照相關行業當作兼職工作,但也還沒開始任何動作。
▍你覺得至今還未離開劇場的最大原因是什麼?
雖然說有想過轉行,我沒有想過那是「離開」或「不離開」,不是那樣的心情。比較像是把其他行業想成另一個兼職,讓我可以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
假設未來我從事另一個行業,但如果有喜歡的表演工作機會,就算一兩年只有一個我還是會做。
不會去想「離開劇場」這件事,因為很單純的, #我就是很想要繼續做表演這個工作,我也講不出其他理由,就是很喜歡吧。而且就算我自己沒有演出,劇場依然是我非常關注、喜愛的事情,不管是去看戲或關心大家在做什麼製作。
▍如果你可以重新選擇,是否還是會選擇成為劇場工作者?
因為經濟壓力真的很大,我覺得回到念戲劇系之前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其他專業科系,有一個更穩定的的正職,再去接觸劇場,讓劇場在我生活的比例上更零碎一點。我目前回想的話好像可以是這樣,但也沒有到非常確定要從事什麼其他專業。
▍如果回到剛進劇場工作之際,你會多做什麼其他準備嗎?
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想辦法不要付房租,因為如果再過一次這十幾年的人生,而去除掉房租這個負擔的話,我覺得我生活的情況會差非常多,如果可以一開始就有計畫讓我可以擺脫付房租的壓力就好了。
可能會跟家裡借頭期款的錢買房吧,但那是指十幾年前,以現在的房價是覺得不太可能。
另一個想法是我好像不一定要在台北做劇場,現在看的話。如果我對劇場的動力或狀態、心情差不多,為什麼當初我不留在彰化做戲?
▍ 你有什麼建議要給正要開始劇場接案工作的朋友?
第一個是儘早認識什麼是投資,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增加收入的唯一方法,不用一開始就想賺大錢,但至少要有基本認識,像我弟弟現在是美髮業的助理,我也是這樣建議他。
另一個自己比較大的感覺是,近年表演工作的合約比較被普遍執行,不像以前曾經遇過演出結束過一陣子才知道自己會拿到多少錢。覺得工作合約是重要的,至少我的狀況是可以好好的安排規劃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如果有不足可以儘早想辦法。
還有一個建議、也是我現在缺乏的,覺得大家可以去多了解臺灣目前的表演藝術補助生態是怎麼運作的,也就是資源怎麼來、從哪裡來,以及要知道怎麼寫企劃。我會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知道,一來可以開展自己生存方式的更多選擇,二來透過理解劇場團體工作中其他人的職位在幹嘛,也許可以減少很多誤會,我覺得這個理解很重要。
𓏧𓏧𓏧𓏧𓏧 ⛟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曝光其他表演藝術領域工作者對劇場與生活的 #真情告白,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和創作這們互相加油打氣;或是echo你覺得最有感的部分吧 ♡
(王肇陽照片提供: @界址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